2024年北京道路救助基金为逾1800名交通事故受害者提供救治保障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雪泓
1月8日,记者从北京市公安交管局了解到,2024年,北京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已经为逾1800名交通事故受害者提供救治保障,为事故受害人提供救助金额超1亿元。自2016年成立至今,该项基金共向8000余名事故受害人提供救助金额超过4亿元。
北京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是依法筹集用于垫付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以及丧葬费用的社会专项基金,是国家设立的一项民生保障制度。北京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张琦介绍,作为社会专项基金,道路救助基金的救助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形:抢救费用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肇事机动车未参加交强险;机动车肇事后逃逸。其中对于符合上述情形且未结算的抢救费用,救助基金可以提供最高19.8万元的救助保障。目前,北京已有58家医疗机构加入交通事故伤员救治绿色通道。
张琦介绍,为了保证救助资金的循环流动,救助基金在对受害人依法进行救助后,还将执行追偿机制,依法向事故责任人进行追偿。救助基金垫付的目的是不让受害人因资金问题耽误治疗,而追偿则为了明确责任,确保资金有去也有回,从而救治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024年5月,门头沟区三温路灰峪路口,一小型普通客车将韩某某撞伤。因韩某某是低保户,基本没有收入来源,面对抢救费用,全家一筹莫展。事故民警向韩某某家人介绍救助基金政策,并与道路救助基金的工作人员沟通申请救助基金事宜,依法依规积极协助办理手续,为韩某某开启救助基金绿色通道,对其抢救费用予以保障,使其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帮助其家庭渡过了难关。
在遇有伤者需紧急救治情况时,北京交管部门建立起了交通事故伤员救援救治体系,确保急救部门在“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及其家属意愿”的原则下,将交通事故伤者及时送至具备创伤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交管部门大力推行交通事故受害人无费用先行救治保障机制在医疗机构的实施,实现了伤员在无需缴纳急救费用的情况下,先行得到手术抢救。
据介绍,在事故处置阶段,北京交管部门将道路救助基金告知纳入事故办案程序,并在事故责任认定书中植入救助基金公众号二维码,实现对全市所有伤人交通事故,道路救助基金政策的100%覆盖。在救助申请阶段,开通了“道路救助基金公众申请平台”,群众只需进入平台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即可完成救助申请,并能实时查看受理状态。“7×24小时”救助响应机制确保了群众的救助需求得到百分之百回应。
据悉,为保障救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开展,北京道路救助基金已引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医疗专家组成的第三方监督机制,推进第三方监督机制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的全程介入。
目前,道路救助基金已实现了由人找政策到由政策找人,从被动受理转型为主动帮扶,并且由事后救助转为全程介入。今后,道路救助基金还将进一步拓宽救助基金覆盖范围,争取将非机动车事故伤员纳入救助基金范畴,为更多的交通事故受害者提供保障服务。
编辑:赵亚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