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特盛军岭:助力工业世界“冷却”下来
在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与舰船等领域,它的表现并不抢眼,但都不曾缺席。作为一家专业从事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装备及配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克莱特全力助推行业发展及技术突破,努力“让工业世界冷却下来”。
克莱特掌门人盛军岭,已经在公司扎根30多年。记者面前的她,温暖又智慧,理性又果敢。技术创新前沿,她曾播撒智慧;市场征战前方,她也曾奋勇拼搏。日前,克莱特董事长盛军岭做客上海证券报《直面掌门人》栏目,讲述了她一路走来的风采,以及对于克莱特未来发展的规划。
主动转型以变化迎接变化
从一名风机设计工程师做起,盛军岭凭借出色的外语水平、设计经历的专业功底以及自身的敏锐与韧性,在销售岗位脱颖而出,并为公司争取到一个又一个海外大厂订单。
一步一个脚印,盛军岭用了14年的时间砥砺奋进、磨炼自己,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在职业生涯中的转型,2008年她就出任克莱特总经理一职。
如今,盛军岭已经扎根克莱特30多年了。“老话说,要把书由薄读到厚,又从厚读到薄。也就是说,没有规则是万万不行的,但只有规则也是不行的。”盛军岭一直在管理上探索、完善公司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把企业的经营过程“文件化”再“人性化”。在专业上开拓创新,激发企业活力。
盛军岭回忆道,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高铁国产化政策,在敏锐地关注到这一高门槛、高附加值的轨道交通市场后,盛军岭提出克莱特要升级转型,只有主动进军高端市场,才能赢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轨道交通用风机的国产化项目没有成功先例可以借鉴。盛军岭一度每天带领技术人员埋在图纸堆里、泡在测试中心,最后成功开发了大功率内燃机车和时速25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的牵引、制动系统系列风机等产品。
与盛军岭一样,克莱特也在发展过程中与她一起蜕变。
多年来,克莱特实现了多项新技术突破,并获得多项技术专利:将原有叶轮多翼型结构创新为机翼型,叶片型线设计方法属国内首次采用;机壳采用国内蜗壳型线等环量技术进行计算转化,实现大机壳、低风量、高静压技术的突破;首次将轮毂技术应用于机翼型叶片设计,达到轻量化设计,实现高性能、低能耗的要求……
如今,公司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海洋工程与舰船、冷却塔和空冷器等中高端装备领域,在相关细分市场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为何能一直“切中”时代脉搏,走在行业风口?盛军岭表示,克莱特始终在“以变化应对变化”。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客户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这也倒逼克莱特逐步实现了从风机制造商到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转型不仅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全面、专业的服务。
坚持长期主义专注做一件事情
作为一家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高新技术企业,克莱特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盛军岭笑着说,这是因为克莱特还没“长大”就开始国际化了。
早在2004年,克莱特就成为庞巴迪公司的供应商;2008年,公司又成为GE全球供应商。这些合作不仅为克莱特打开了全球市场的大门,也为其在全球工业系统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此后,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成功赢得康明斯、西门子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信任和合作。
盛军岭告诉记者,公司的客户群非常稳定,一旦合作就是长期合作。
为什么这些国际巨头都选中了克莱特?
“事虽简单,但我们没有把它按照简单的事情来做。我们倾注了两代人的心血,专注在做一件事。”盛军岭介绍说,自设立以来,克莱特就专注于风机行业,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风机的能效和使用寿命,不断研发、运用新材料。
在产品质量方面,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检验标准,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公司的通风冷却产品为例,其设计使用寿命均为10年以上。高质量的产品在为公司赢得客户信任和认可的同时,也为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人才培育方面,克莱特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目前形成了非常稳定的近200人工程师团队。许多工程师已经在克莱特工作了十数年甚至超过20年。因为盛军岭和父亲都是工程师出身,她说自己深知工程师要做成事之艰难,但也坚信工程师可以“改变世界”。
对于未来,克莱特还将通过“内生外延”的方式,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舒适圈”,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包容性强的解决方案。盛军岭说,希望大家提起克莱特,觉得是一家可信、可依赖、可靠的企业。
广纳贤才,给创新以土壤、空间、养料,克莱特秉持长期主义精神,让技术灵感与客户需求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今天的克莱特,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奋斗不止,等待风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