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容惠民补贴遭人“截和”

  近期,多地持续发放消费券,“真金白银”点燃消费热情。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紧俏的消费券却被“黄牛”盯上,被“截和”、倒卖。另据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通知,对先涨价后打折行为追缴国家补贴资金。

  在以旧换新、文旅、餐饮消费等领域,政府提供补贴,消费者得实惠,商家获客流,本该皆大欢喜,却出现了种种乱象。拿消费券来说,一边是消费者掐点抢“手慢无”,一边是“黄牛”明码标价“薅羊毛”。更有甚者,抢来消费券不去倒卖赚差价,而是制造虚假交易转手就把公共补贴放进了私人腰包。当民生福利成了部分人的“生意经”,不仅削弱了政策实际效果、偏离了惠民初衷,还会侵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市场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这些行为还不只是“薅羊毛”问题,本身已涉嫌违法,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岂容惠民补贴遭人“截和”

  从报道来看,惠民福利被“薅”的情况,远远不是个案。背后的“黑手”也不止“黄牛”。黄牛团伙哄抢并转卖消费券的有之,商户通过变通经营策略套取补贴的有之,“黄牛”勾结商家合谋骗取补贴的亦有之。若是细究这背后有组织的套现牟利过程,情况之复杂、手段之多样、分工之严密,令人咋舌。而相比于“黄牛”和部分商家的处心积虑,一般消费者恐难有招架之力。就拿“先涨价后打折”来说,如此套取补贴资金做法隐蔽,对消费市场的伤害值却不容小觑。凡此种种,都暴露出政府补贴发放使用仍存在漏洞,有待进一步加强监管和规范。

  政府补贴不是“唐僧肉”,不容“乱伸手”。为此,应关口前移,如细化完善补贴领取规则,建立使用追溯机制,严格过期作废机制等,尽力封堵漏洞;在操作环节,可以加强身份资质核验流程,通过大数据监测异常交易、跟踪排查商家核验等,及时“拉黑”违规用户和商家。对于以身试法者,要加大打击力度,追根溯源、严厉惩治,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此次两部门要求追缴补贴资金、取消活动参与资格、依法严厉查处,就亮明了从严从实打击的态度。此外,平台必须责任“在线”,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要加强技术监测和风险防控,不给违法违规行为开方便之门。只有让政府补贴精准对接需求,让福利真正落到消费者手里,才能更好地惠及民生、释放消费潜力。

岂容惠民补贴遭人“截和”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本文章为原创、翻译或编译,转载请注明来自陕西瑞畅福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