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喀喇昆仑深处,一条新藏线,一片“无人区”,一群戍边人。

2002年12月,19岁的陈畅从湖南长沙参军入伍,来到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喀喇昆仑高原戍边。

从警20多年,国家移民管理局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政治教导员陈畅扎根平均海拔3500米的喀喇昆仑高原深处,忠诚坚守,把人生最好的年华留在了祖国的边境线上。

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一定要守好了,一点都不能丢”

库地边境检查站驻地平均海拔3500米,90%以上是雪山戈壁,昼夜温差大,方圆100多公里大多是“无人区”,除了生命力极顽强的高原红柳,几乎很少见到其他植被。

陈畅记得第一次进库地时,越走越荒凉,汽车翻过一座又一座山,道路挂在半山腰,脚下是万丈深渊。从繁华都市到荒凉边关,巨大的环境变化给他带来极大的心理落差。

当时检查站的条件非常艰苦,住在宿营车里,无电无暖无网络信号,洗澡需要用煤炉烧水。陈畅和战友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环境下站哨,冻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陈畅曾多次犹豫是否“要离开”,但他最终成为坚守时间最久的那个。

陈畅到库地的第二年,戍边20年的老站长吐洪退役离队。临行前,吐洪将实地踏查时亲手绘制的边境地形图留下来,叮嘱他们“一定要守好了,一点都不能丢”。

老站长20年忠诚戍边的事迹让陈畅为之动容,也让他暗自下定决心:要沿着前辈的足迹,扛起卫国戍边的责任。

这份责任,他一扛就逾22年。

多年来,战友一茬茬来了又走,有的转业回到家乡,有的退伍返回城市,只有陈畅一直坚守在喀喇昆仑山中。

他坚持带着吐洪的那张手绘地图开展边境踏查,网络信号无法抵达的角落,他都用脚步丈量过。对他而言,那份地图是戍边使命的传承。

多年来,陈畅和战友始终把“与海拔比高度、与风沙比坚韧、与雪山比纯洁”作为座右铭,不但守牢了边境,还用双手让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自己动手发电、搞种植、建营房……陈畅说,条件越来越好,他和战友戍边的信心也越来越足,将会一如既往守好边境。

“要不是陈教导员,我可能连命都没了”

库地边境检查站位于新藏线160公里处,是进出新疆叶城和西藏阿里的咽喉要道,辖区有多处通往边境的山口。确保新藏线平安是检查站的基本职责,民警每天要查验来往人员的通行证,检查是否携带违禁物品进入边境辖区。

随着新藏公路旅游线路的开发,往来人员更加复杂,查缉工作愈加重要。

2021年10月8日,陈畅在执勤现场发现一名旅客“神色紧张”,对比身份证和通行证时虽无发现明显异常,但陈畅根据经验迅速做出判断,开展进一步询问。对方随即承认自己曾因刑事案件被处罚,自认为无法办理边境通行证,便用双胞胎哥哥的证件企图蒙混过关。

在工作中,陈畅和战友还曾直面危险时刻。

2013年4月21日,陈畅执行路面勤务工作时接到一伙不法分子企图从库地边境检查站辖区越境外逃的消息,立即带队开展边境抓捕。

当天5时左右,喀喇昆仑高原冰天雪地,寒风似刀,陈畅和战友前往边境区域拦截不法分子,当发现不法分子从土山坡往下扔自制炸弹后,陈畅立即发出“隐蔽”指令。

刚入警的宋江瞬间呆住,陈畅急中生智,一脚将宋江踹倒,然后扑过去把宋江紧紧护在身下。炸弹随之炸响,火光冲天,擦着宋江的帽檐飞过,将棉帽上的警徽炸成了两半。

“要不是陈教导员,我可能连命都没了。”回忆当时场景,宋江说。

由于离得近,陈畅的手脚多处灼伤,但他立即组织战友实施反击,成功抓获不法分子。

战友对陈畅的评价是英勇、果敢、机智。每次执行任务,陈畅都临危不惧、灵活机动,多次带队打击不法分子,全胜而归。“对不法分子就要像秋风扫落叶般无情。”陈畅说。

这些年,他和战友检查过往人员230余万名、车辆150余万辆,查获了一大批危爆物品,像一道铁闸门,守护着新藏线,也守护着通往边境的道路。

高原“生命救助站”

新藏线上路况复杂,容易发生各类突发事件和交通事故。为此,陈畅带领战友总结经验,将库地边境检查站打造成高原“生命救助站”。

2011年3月11日,一辆载有30名乘客的大巴在新藏线220公里处拐弯时失控,侧翻下悬崖。

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接到报警,陈畅带领战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事故现场车辆受损严重,大批受伤乘客需尽快转运开展救助。

时间就是生命。陈畅在海拔超过4500米的高原上往来奔走,指挥救援、运送伤员。因指挥得当,伤员被及时送到医院。

泥石流、暴雪、山体滑坡,陈畅都遇到过。据不完全统计,他累计带队参加高原抢险救援320余起,救助车祸受伤人员77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670余万元。

陈畅曾获第二届“十大国门卫士”、2024“最美基层民警”等荣誉,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两次。谈及未来,陈畅说,自己愿意做一棵高原红柳,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责编:张靖雯、张霓

本文章为原创、翻译或编译,转载请注明来自陕西瑞畅福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